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歐洲自助旅行:瑞士 Zürich 蘇黎世


來到瑞士,第一個抵達的城市就是蘇黎世。對於蘇黎世有很多感覺和印象。過去地理課曾學過蘇黎世是全球前幾大的金融中心。但由於蘇黎世並不是我主要停留的城市,因此每次造訪瑞士,蘇黎世總是我來去匆匆抵達降落與搭機離開的城市而已。

(上圖: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)



由於我每天都很早出門,再加上陰天下雪的上班日,所以路上行人來去匆匆,十點過後路上都沒有什麼人。與其它城市相比,蘇黎世一般自助與團體遊客都較少。
搭火車抵達蘇黎世火車站,就可以在月台看到大大的電子看板。
1. 左上角紅色底白色字寫著 Der "Fernverkehr" 意思就是「長途車次」(long distance traffic) 的意思。
2. 右邊上方寫的 S-Bahn ,就是類似台灣區間車,提供市中心與近郊的運輸。
3. 另外, "Nach" 代表「開往」哪裡的意思。
4. 而後面的 Das "Gleis" 指的就是第幾「月台」的意思。
5. 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後面寫的 Der "Hinweis" 是「備註」(note)的意思。
基本上,瑞士的大眾交通運輸真的超級準時!超級超級超級準時!所以不會有很多誤點或是特別情況發生。然而,跟大家介紹「備註」還是希望大家能夠仔細看乘車資訊。如果後面有文字,就可能是誤點或是更換月台等等資訊。

這是蘇黎世火車站內小商店的各式食物。由於想省錢,所以在瑞士玩了一個月,車站的食物我一個都沒有買過。我都是在超市買麵包、巧克力等小點心當作出遊時的糧食。一來省錢,二來省時。然而回了台灣的我則認為大家可以不用跟我一樣省,可以偶爾吃吃百貨公司或是超市的附屬小餐廳,價格比一般餐館便宜些許,同時除了有地方休憩以外,也可以不用遭受暴風雪攻擊。
圖中左下角的 Das "Baguette" 就是「法式長條麵包」,裡面有夾火腿、生菜、美乃滋等。 Der "Thunfisch" 就是「鮪魚」(tuna)。Der "Rauchlachs" 就是「燻鮭魚」(Smoked salmon)。


這次來到冬天偶爾會下雪的陰雨蘇黎世,需要的不只是耐心,更需要一件夠暖和的外套。以我這次到瑞士的個人經驗來說,羽絨衣是最保暖的。裡面穿短袖都可以一整天暖暖的。在台灣的冬天就不適合這樣的穿法。
台灣的冬季也很冷,這幾年的冬天氣溫有時候比瑞士某些時候還要低。然而,台灣室內沒有暖氣,所以如果只穿一件短袖,外面穿一件羽絨衣,進到屋內,脫掉羽絨衣時就會冷得發抖,但穿著羽絨衣又會太熱。因此,在台灣的穿法應該是「洋蔥式」穿法。
說白了就是每件都不暖,但是全部加起來就很暖。比方穿一件衛生衣、一件長袖襯衫、一件長袖毛衣、一件大外套、圍巾、毛帽、手套。這樣一來,進到室內可以只脫大外套即可,太熱就再脫長袖毛衣就好。


每個城市的天際線與天空都不同。像蘇黎世都市中心的天空就由電車線所組成。本來想要找角度拍一個「完整」的火車站大門,但怎麼樣喬角度,電車線都會入鏡。最後乾脆自拍好了!
但這趟旅程當中,我也在思考,我們應該以怎麼樣角度去旅行、應該以怎麼樣的速度去欣賞一座城市。每個城市都有它原先的面貌,應該用我們自己的標準硬是要套在每一座城市上面嗎?因此,我也開始學著欣賞這有著「烤肉架網格」的蘇黎世市區天空。
大家仔細看,會發現瑞士每個車站上面都會有 SBB CFF FFS ,這是什麼意思呢?
那就得從瑞士的官方語言說起。
瑞士有四種官方語言:德語、法語、義大利語、羅曼什語。

以下就是「瑞士聯邦鐵路」的各種語言和縮寫:
德語:SBB =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
法語:CFF = 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 suisses
義大利語:FFS = 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
羅曼什語:Viafiers federalas svizras

但為什麼羅曼什語沒有列在車站大門上,我也不知道。

從蘇黎世火車站走出來,直直走右手邊就會看到一家蘋果專賣店。由於台灣沒有蘋果專賣店,又因身為死忠果粉,因此看到蘋果專賣店一定要拍照且進去朝聖一下。2016年02月的時候, iPad Pro 已經上市,我也進去玩了玩最新的 iPen 。


從這張圖大家就可以更清楚看到「烤肉架網格」的蘇黎世市區天空。


相信大家對於瑞士的諸多印象之一必定有「巧克力」。不過省錢如我,當然是沒有花很多錢在甜點上,這也是讓我決定下次再去瑞士的時候,要好好吃一堆甜點的小小遺憾。
學德文,除了想要更加無障礙地在瑞士來去自如,還有另一個原因,就是想要研究瑞士的料理以及和料理相關的所有人事物。比方說用流利的德文與店員討論甜點製作過程或是銷售狀況。


很多人說夜市是台灣或是亞洲才有的特殊販售方式。在瑞士晃了一個月,我也很少看到「攤販」,一般來說都是店家,即便是攤子也是後方還有屋子的商店。這天到蘇黎世剛好遇到市集。雖然北風冷冽,空氣中糝著些許雪花或雨水,還是有不少民眾出門碰運氣嚐鮮。


除了這樣的流動市集以外, COOP 或 MIGROS 等瑞士的超市裡面也有賣起士。瑞士除了巧克力以外,起士火鍋 (Das Käsefondue)也是很有名的特色料理。


如果大家有購買月票,就可以乘遍瑞士所有的交通工具,都不用額外付費。不過上少女峰的專車則還要再付錢購票。有了「萬能月票」到了蘇黎世可以跳上路上的電車,到了想看的景點再下車,不僅節省時間又可以歇歇腿。但是屬於勇腳馬,又是孤身一人探險的我,當然就是一路走到底。遇到奇怪的巷子都一定要繞進去走走,深怕有任何一個巷子遺漏。

這是一個鸛旅館前方的小廣場。值得一提,蘇黎世許多旅館都在小巷子裡面。大街上都是精品名牌、超市、百貨公司、銀行等機構。


旅館旁邊就是 Limmat 河(利馬特河),對岸高聳雙塔就是 Grossmünster (蘇黎世大教堂)。
這其實是早上的景象,但怎麼感覺有點像黃昏?因為天氣有點糟糕...

大家可以發現我文字當中,都會盡量把德文放在前面,括弧裡面才是中文或是其它譯名。因為我希望可以保留最原始、最真的資訊給大家。當然我也會幫忙翻譯或是教學一下。

「河」的德文怎麼說?
Der Fluss (river)
複數: Die Flüsse
Gross = Groß 就是「大的」
「大教堂」的德文怎麼說?
Der/Das Münster (minster)

也因此,如果大家有看旅遊書,與蘇黎世火車站垂直的那條路叫做「班霍夫大道」,其實就是 Bahnhof Straße. 
Der Bahnhof 就是「火車站」的德文
Plural:Die Bahnhöfe
Die Straße 就是「街」的德文
Plural:Die Straßen
所以旅遊書上的「班霍夫大道」其實就是「火車站街」或是「火車站路」
被我拆開來講解之後,是不是一點都不浪漫了呢?哈哈哈!不過也因為拆開來認識之後,如果有機會到瑞士蘇黎世觀光,與朋友相約的時候,就比較不會路名搞混,反正「就是與火車站垂直的那一條『火車站路』嘛!」


蘇黎世的星巴克咖啡價格大約是台灣的兩倍。人家說學習一個語言最快就是要到不斷使用該語言的地方,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。最近 A2 的課本當中就有教到一些「全脂」、「脫脂」等等的字彙,在這星巴克的大型菜單上就可以看到許多剛學過的字彙。蘇黎世星巴克的裝潢跟台灣星巴克大致上沒有特別不同。

走到 Limmat 河上其中一座橋拍一張全景照片。冬季瑞士旅遊與夏季旅遊最不同的地方,莫過於決定身上要背攝影器材還是要背麵包餅乾糖果了!
這個月我只用 iPhone 6 Plus 拍攝所有的照片,因為天氣真的好冷。即便平時愛運動的我,都決定要活命所以背了許多糧食在身上而捨棄攜帶單眼相機。
有人說,就要是要有遺憾才會想要再次彌補。下一次去瑞士我一定要帶單眼去把所有美景捕捉下來。最近也自我思索,什麼才是攝影的藝術。有人曾說過:攝影就是要少,繪畫就是要多。但時間真的太短,即便一個月我還是覺得不夠,就是想把所有東西都拍下來。但往往這樣,我的畫面就顯得擁擠。
這也能反映到旅遊策略。有人想要十天就遊遍歐洲十個國家。那就真的只會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。不管人文薈萃與否,到地球上另一個陌生地方,其實迷路也很醉人。我們平常生活都已經充滿了衝刺與快速,何不在探索世界的同時,貪圖一會兒慢的樂趣呢?


其實瑞士國土跟台灣差不多大,但為什麼感覺路上的自然動物就是比台灣多一些?可能是因為瑞士平均都是高山與自然景觀居多,相反台灣城鄉差距比較大,所以都市地區自然動物就真的比較少一些。
自己一人的旅行,其實非常愜意。想走想聽想吃想看想休息都可以自己決定,不用擔心朋友是否想從事別的活動。自己一個人走歐洲其實真的不恐怖,即便我不會德文。


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(白日夢冒險王)劇中的攝影師 Sean O'Connell 寧可錯失按下雪豹快門的機會,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多看幾秒眼前真實的美景。也因此,這次我搭船遊蘇黎世湖的時候,並沒有拍很多照片,我專注用自己的眼睛多享受眼前的不可思議。
上圖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(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, ETH)。還記得二月造訪的時候,下著小雨,微濕的馬路伴著三五個大學生嬉戲左右。還會有母親推著小朋友慢慢前行。



二月時我還不懂廚藝,回台灣後覺得能夠有時間自己做菜,與家人享受即便只是一小時的用餐時光都是現代忙碌人奢侈的享受。看看當時拍路上偶爾出現香料店舖的照片,不禁莞爾。或許,我的廚師魂早就蠢蠢欲動,只是我這呆頭鵝一直沒發現而已。


我不覺得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,反而能夠沈浸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當中,感受與世隔絕的片刻,才是真的幸福。這次去瑞士也因為每晚都早早回家,夜景檔案顯得稀疏。其實瑞士晚上也真的很美。如果你也能夠體會慢的滋味,那你才剛開始懂得享受人生而已。

這個車站,晚上的感覺與白天迥然不同。這更讓我想起一副名畫。一名 Bartender 與一對身穿西裝紳士和大紅色洋裝淑女的寧靜深夜車站畫。那是一種簡單與寂靜的衝突。


因為回程飛機時刻大約晚間十點,讓我還能在蘇黎世市區多晃晃,不捨離開這歐洲的家。最近學德文的過程當中,跟不少朋友討論學德文的原因。有些人想要去德國讀書、也有些人想要去歐洲探險。
我覺得就如同東坡先生所寫:「莫聽穿林打葉聲。何妨吟嘯且徐行。」
走吧!希望大家都跟我一樣擁有「先走再說」的勇氣!

歡迎大家到我的粉絲團「我學德文,我要去瑞士!」我盡量每天都會分享德文或是與瑞士有相關的事物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囉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